“我怎么成了你的企業成員了?” 一個企業微信群中,好幾位小伙伴如此“質問”群主!原來,他們都是在朋友圈中看到群主分享的“私域流量交流群”二維碼,于是抱著私域流量學習的心情入群,但進群后卻發現,自己竟成為該企業的成員了,多了一個企業身份。 這是什么騷操作? 經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一番測試后發現:企業邀請員工加入企業微信,除了后臺與員工邀請兩種方式外,還可以通過企業微信內部群的群二維碼“邀請”。
如圖所示,在用戶加入企業的設置規則中,“不在通訊錄的成員”也可被邀請加入,且可以設置為“無需管理員審核”。這樣,用戶通過“企業微信內部群二維碼”入群的同時,就直接加入該企業成為其成員了。 也就是說,這位群主正在利用這一方式為自家企業“拉人”,近兩周來,這種情況并不在少數。背后映射的,是他們對于企業微信「百人大群」與「客戶朋友圈」兩大能力的渴望,這兩大能力的開通要求中包括了“企業每天使用企業微信的員工數大于 50 人”。 事實上,上周,企業微信3. 0 一經發布,「百人大群」與「客戶朋友圈」能力便吸引了不少企業的眼球,撩動著他們“躍躍欲試”的內心。 但目前來看,企業微信在「百人大群」與「客戶朋友圈」在能力的釋放上還是十分克制,存在諸多限制,比如, 「客戶群」群聊人數上限升級 100 人,其中一個必要條件是:需要企業每天使用企業微信的員工數大于 50 人; 企業員工發布「客戶朋友圈」時,每一位客戶每天只能看到 1 條,通過企業端來發布,每一客戶每月只能看到 4 條。 不過,這依然抵擋不住企業們的熱情,不少企業都在“摩拳擦掌”,想要體驗一番。 那么,「客戶群」群聊人數升級到 100 人后,會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客戶朋友圈」該怎么玩?和微信朋友圈又有哪些差異?不如與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一起,探究一番「百人大群」與「客戶朋友圈」該怎么玩? 1、「百人大群」的花式玩法 先來看看企業微信3. 0 版,「客戶群」能力升級了哪些內容? 群聊人數上限升級,由 20 人增至 100 人; 新增了“「歡迎語」”功能,員工可為「客戶群」配置一條「歡迎語」,當有新成員加入群聊時,系統將自動發送這條「歡迎語」,消息類型可以是圖片、鏈接、小程序等; 還有一個小功能也非常實用,3. 0 版企業微信還新增了群機器人功能,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簡單的群維護,比如自動發送消息等。 「客戶群」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幫助企業增強與客戶之間的黏性,讓企業員工和客戶溝通的效率大幅提升,將用戶群體標簽化,篩選高質量用戶,針對性運營。 不過,此前「客戶群」的人數上限只有 20 人,成為不少企業的“吐槽點”,所以,提升群聊人數上限也就成了企業們的最迫切的需求。 在群聊人數提升至 100 人后,「客戶群」的玩法也就更完善。比如,進行活動推送、發放優惠福利券等等,建立一個以導購為中心的“自有商城”。 玩法1:用「客戶群」建立“自有商城” 過去,導購的服務時間短,只有消費者達到門店時才有機會提供服務,而企業微信則打破了這種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讓企業服務場景更加多樣化。 「客戶群」可以更輕松地對客戶需求提供長期服務,而導購可以在群里建立一個“自有商城”,而小程序就是這個“商城”的載體。 導購人員可以將按照用戶標簽來建群,定向推送優惠信息、群成員專屬優惠的商品,以及發起團購,同時發送小程序卡片,引導客戶下單購買。還可以推送以及線下門店的活動信息,引導用戶線下消費。 “我們的客戶比較多,此前,群聊最多支持 20 人,所以要建立多個群,維護成本相對比較高,升級到 100 人后,這種‘自有商城’的模式就會更加高效”,一位企業人士告訴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 此外,3. 0 版的企業微信也支持「歡迎語」功能,而這一功能可實現的玩法也更多。 玩法2:「歡迎語」+名片小程序的“強強聯合” 「歡迎語」的消息類型支持圖片、鏈接、小程序等多種形式。比如,當有新客戶進群時候,就可以設置成自動彈出小程序卡片,引導客戶進入小程序購買商品。 “「客戶群」新增「歡迎語」功能后,我們立刻將「歡迎語」設置成了名片小程序。”一位開發者如此表示。 他口中的名片小程序,不僅僅是聯系方式等基礎信息的展示,而是集成了電商、公司主頁功能,也就是說,通過智能名片,企業建立了一個“主頁”,在這個主頁里,客戶查看該公司提供的更多服務,還可以直接進入商城進行購買。 不僅如此,名片小程序后端還會有數據分析功能,訪客進入名片小程序后,行為軌跡被記錄。企業可以透過數據就知道哪些人對自己公司感興趣,可能成為潛在客戶。 在不少企業看來,名片小程序在「歡迎語」這一場景的出現非常應景和有效。小程序承載的服務更多元,給客戶對企業帶來更全認知的同時,也留下更專業、規范、靠譜的感受。 事實上,這種名片小程序在市場上已經廣為流傳,備受眾多企業的喜愛,由于市場潛力無限,引無數創業者、大小服務商入局,如比較早期開始入局智能名片的加推科技A輪融資就拿到了1. 68 億元。 雖然此次升級的「客戶群」備受企業喜歡,也得以實現很多玩法,但在群聊人數升級的要求中,有一點值得一提,即需要企業每天使用企業微信的員工數大于 50 人。不少企業稱,這一做法就是將小微企業“拒之門外”了。 把小微企業“拒之門外”不只是「百人大群」能力,「客戶朋友圈」能力的開通門檻中,同樣要達成“企業每天使用企業微信的員工數大于 50 人”這一條件。 2 「客戶朋友圈」的精細化運營 「客戶朋友圈」能力并不復雜,即企業微信與微信朋友圈實現了互通,企業員工可將活動信息、產品動態等內容發布到「客戶朋友圈」,而客戶可以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這些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企業微信用戶在朋友圈里會有“企業”的字樣,這樣一來,企業微信員工的所有動作都會成為“企業官方”動作。相比于企業員工直接用個人微信發朋友圈,「客戶朋友圈」的認證感、正式感會更加鮮明,更容易建立客戶的信任度。 其次,由于企業微信里的微信好友都是企業的潛在客戶或已完成購買的用戶,群體精準性極高。 如此來看,「客戶朋友圈」更像是一個為企業定制的“朋友圈廣告”能力,當企業員工發一條朋友圈,就相當于在精準人群里發一條有官方認證的朋友圈“廣告”。 在企業微信實現與微信的消息互通以來,朋友圈互通就一直是企業們翹首以盼的能力。但就「客戶朋友圈」目前的產品形態來看,還存在諸多規則: 企業員工發布內容:同一客戶每日只能看到 1 條內容,一次最多選擇 200 個客戶; 企業發布內容:同一客戶每月只能看到 4 條內容,目前沒有選擇人數上限; 內容形式上,目前僅支持文字+圖片( 9 張)與視頻(15s)兩種。 “這與訂閱號與服務號的規則很類似啊,訂閱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消息,服務號每月 4 次”,看到這個規則,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一位小伙伴立馬說到。 其實,「客戶朋友圈」的如此克制,我們也不難理解其原因。微信仍會以微信用戶體驗為首要準則,以防過多的營銷內容打擾到用戶。 不過,乍一看「客戶朋友圈」充滿限制,但其背后,其實是“逼著”企業要學會精細化運營。 此前,商家通過朋友圈來發營銷內容,會把微信客戶按照標簽進行分類,這樣就可以選擇目標用戶可見,實現精準推送。比如,推送一條母嬰類的產品優惠信息,商家就可以選擇僅寶媽客戶可見。而其他人也就看不到,這會給客戶一種專業的印象以及定制化的服務感受。 「客戶朋友圈」也是這一思路,由于一位客戶每天只能看到一條內容,企業員工在發布信息、產品動態、專業知識等內容時,就必須慎重選擇目標客戶、轉化成功率較高的客戶進行推送,以免浪費這“來之不易”的“廣告”機會。做到精準營銷,降低成本,提升復購,帶動企業增長。 實際上,這一玩法的本質也是用戶畫像的進一步探索,需要企業更加了解自己的客戶,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目前,企業員工可以自行給客戶加標簽,將客戶進行分類,還可以通過企業微信與企業CRM系統打通,實時記錄并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與偏好,進而分析用戶畫像,實現精細化運營。 近年來,精細化運營逐漸成為企業們從存量中尋找增量的主要方向,私域流量的爆火就是很好的證明。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創始人謝曉萍認為,“存量中的增量則是以線下場景為核心的激活機會,目前我們的線下依然存在大量仍未被重視的入口和公域流量。而存量中的增量,則需要大量的精細化運營投入才能實現。” 「客戶朋友圈」的評論功能其實也是精細化運營的體現,與客戶互動,也是企業員工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的重要通道,只有更了解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服務,才能獲得客戶更多信賴,從而帶來更多轉化與復購的可能。 不過,還是會有不少企業抱怨,每個客戶一天只能看到一條內容,還是不夠。對此,根據媒體采訪企業微信得知,“這是逐步開放的考慮,我們需要進行不斷的功能完善,或者我們從產品角度,把自有的產品做得更好,也就是說我們自身要把產品打磨得更好,把連接能力打磨得更加適合現在的模式,才會逐步去開放,而不是一蹴而就,全部開放出來。”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