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疫情阻擊戰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晶晶 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疫情突襲,各省區市均采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因此,疫情期間,電商成為必不可少的消費渠道,網絡代購、村內配送等讓居民安心宅家“抗”疫。如何更好發揮農村電商作用,滿足消費市場?如何應對疫情對農產品(5.670, 0.09, 1.61%)供應鏈體系帶來的挑戰?疫情又將催生哪些線上新機遇?帶著以上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相關業內專家。 電商成為必不可少的消費渠道 ∨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疫情確實對中國經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對于廣大的農村地區而言,老百姓(71.610, -2.35, -3.18%)日常消費需求并沒有明顯降低,對于口罩、消毒防護用品、蔬菜等日常用品的消費需求有較大提升。對農村電商而言,應該說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 一方面,受疫情封閉措施影響,很多農村地區老百姓外出購物難以實現,電商服務因網絡優勢成為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消費通道。但是,如何發揮好農村電商網點的組織和服務作用、協調好物流配送資源、提升服務體驗等依然是農村地區電商下行的主要挑戰。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的訂單量都有較大的增長,尤其是盒馬、多點、每日優鮮、美團買菜、永輝買菜、叮咚買菜等均出現蔬菜肉類供不應求的情況。李鳴濤認為,城市社區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間更多地采用電商滿足自己的日常消費需求,這為農村電商的農產品上行提供了更多的銷售通道。目前生鮮品類的電商服務平臺主要面向的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城市社區用戶,廣大農村地區消費群體的生鮮品類電商消費如何滿足也蘊含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挑戰也會更加明顯,而首次利用電商采購生鮮食品的用戶體驗如何將影響后續消費。 危與機并存農產品供應鏈行業迎來洗牌期 ∨ “此次疫情對農村電商發展危與機并存,是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效果的一次大考,讓我們看到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應鏈體系在救災、減災中都至關重要。 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農產品供應事關穩定大局。如何解決農產品上行到城市,滿足城市需要,考驗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暴露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物流體系存在的一些不足。 歐陽日輝認為,這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疫情加重了涉農企業運行成本,農產品等生活物資有可能供需失衡,物資斷鏈現象值得關注。二是疫情對我國一些專業物流企業的高效協作提出了挑戰!皩I物流企業大都是單兵作戰,在信息共享、資源調度方面仍然有較大集成空間。” 此外,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互聯網化程度相對工業品供應鏈要低,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產品銷售和配送、金融服務等環節的融合程度不高。疫情突發期間,供應鏈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得到暴露。而農產品運輸體系銜接不暢易造成物資庫存積壓,運行梗阻。 “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都指向一個專業領域:應急物流!睔W陽日輝表示,當前軍隊承擔了武漢市的物資供應,市內的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完成“最后一公里”。如何建設軍民一體的農產品應急供應鏈系統也是應研究的新課題。 透過疫情對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考驗,歐陽日輝表示,后疫情時期,農產品供應鏈行業將會迎來洗牌機會。 如何解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長期存在的問題和痛點,進一步提升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效率?歐陽日輝表示,接下來,要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互聯網化、數字化、智慧化的信息平臺,智慧倉儲的開發和應用;發展無人或無接觸(機械人)配送體系;構建城鎮智慧物流與供應鏈體系;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生態協同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農產品供應鏈終端建設加快進程。 此外,在農產品供應鏈組織模式創新方面,歐陽日輝提出,建立多尺度的物流聯邦與聯邦式組織機制有助于將有限的物流資源和能力充分高效利用。同類物流企業建立資源與能力共享的物流聯邦,應對資源與能力短缺問題。政府和行業組織形成多層次矩陣式的聯邦組織機制,起到協調、推動和維持的作用。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信息共享和組織協調機制亟待得到優化。 “受疫情影響,一些中小企業在股票質押、公司債兌付等方面遇到困難,在為企業提供相關金融貸款、化解流動性危機、渡過難關的同時,也將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睔W陽日輝說。 疫情催生商業新業態 ∨ 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電子商務行業分院副院長李建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將加快農村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的速度,催生“在線化”商業模式和業態,加速“共享化”商業模式和業態的發展,促進“非接觸服務”的商業模式和業態的發展。 疫情期間,大部分餐飲企業受到直接的影響,外賣送餐成為主要的服務方式。線上購物比例大幅增加,京東到家與沃爾瑪、永輝、步步高(8.300, -0.17, -2.01%)、永旺等近40家商超合作配送,優化了配送路徑,提升了配送效率。在李建華看來,在技術驅動下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一直是包括電商在內的互聯網產業的必然發展趨勢。本次疫情將會加速這一進程。 此次疫情雖然給傳統服務業如酒店、餐飲、電影院、商超、旅游等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不可估量的損失,但線上消費和購物增長快速,更是加速了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游戲、在線娛樂、在線醫療等新業態的興起,加上5G的商業應用逐步增加,疫情催生了“在線化”商業模式和業態。“2020年可能是‘在線科技’暴發元年。”李建華說。 記者發現,疫情期間,傳統餐飲企業和生鮮電商可謂冰火兩重天,一個“閑得慌”,一個出現“用工荒”,但是,線上和線下牽手共渡難關,爭取了利益的最大化。云海肴、青年餐廳、蜀大俠等21個餐飲企業共計1200人加入盒馬團隊,促使“共享員工”新業態的出現。 李建華對此分析,雖然“共享員工”是臨時性的,但或許市場需求會催生第三方公司專門提供此種服務,有可能對未來10年中國人力資源供給方面的一個最大變化?芍^疫情加速了“共享化”商業模式和業態的發展。 同樣,疫情期間,“非接觸配送”物流服務新模式也得到飛速發展。李建華認為,中長期來看,隨著技術的發展,“非接觸式服務”場景需求會增加,無人智慧餐廳、智能快遞柜、機器人(15.190, -0.07,-0.46%)配送等新業態會迎來發展的機會。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