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2月15日電(記者王炳坤 李宇佳)“要不是搭上電商這趟車,今年的草莓還不知道虧到啥時候。”電話那頭的段清梅語氣中有著抑制不住的喜悅。從發愁到發慌,再到忙個不停,年近半百的她度過了印象中最難忘的一個春節。 段清梅從事草莓種植已有十余年時間,而她所在的遼寧省丹東東港市是全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和出口基地,草莓總栽培面積近15萬畝,年產量超過20萬噸。 每年年初,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飽滿多汁、果肉細膩的丹東草莓是春節期間市場上的緊俏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生鮮超市里,包裝精美的丹東草莓零售價甚至能達到50元一斤。 像往年一樣,段清梅早早就為自己大棚里的五萬多斤草莓謀好了出路。“市場上有固定來收購的,線上線下還能再各賣一點。”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隨著防疫措施升級,村鎮封路,在年前已經聯系好的外地經銷商無法進入。加上城市里大型商超關閉,大量已經成熟草莓的銷售渠道一下子斷了。 “就像冬天當頭澆了一盆冷水的感覺。”草莓的滯銷讓段清梅十分焦慮,“往常十多塊錢一斤的草莓,一下子跌到了三塊錢,就這樣還賣不出去,眼看就要爛在地里。” 而像段清梅一樣焦慮的農戶不在少數。草莓、南果梨、獼猴桃、蘆筍……受疫情影響,全國大量農產品滯銷,花卉也只能默默地立在花圃里。 一邊是農產品無人采購,另一邊是“宅”在家的消費者無處可買。面對疫情導致的兩難困境,各類電商們紛紛使出“十八般武藝”解圍。 淘寶上線“吃貨助農”會場,平臺官方主播與多地農民“連麥”推介農產品;拼多多上線專區,覆蓋來自400個農產區230多個貧困縣的農產品;貝店開通“一縣一品”項目,幫助滯銷農產品線上售賣…… 段清梅則搭上了京東生鮮的快車。“客戶網上下單,京東專人取貨,我們就負責采摘、打包,光這兩天,我的草莓就賣出去2千余單、近萬斤。”段清梅說。 據京東生鮮開放平臺總經理劉露介紹,京東開啟的“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通過提供運營、推廣、物流等25個專項支持,并對接京東七鮮超市、七鮮生活等線下實體店,為滯銷農產品打破困境。最近幾天,丹東草莓就已經在京東生鮮上銷售超過6萬單100噸,可覆蓋近30余家農戶,平均每戶每個大棚增收4-5萬元。 疫情期間,多家電商平臺為滯銷農產品提供“神助攻”。四川省金堂縣丑橘銷售幾乎停滯,1.3萬農戶生計受影響,貝店協調地方政府打開出村通道,在網上平臺開售僅5小時就賣出40萬斤;拼多多的“抗疫助農”專區與云南省建水縣面甸鎮的洋蔥種植戶對接,采取直播方式,幾天內就賣出22噸紫皮洋蔥…… 而在京東生鮮平臺,春節過后銷售的滯銷果蔬產品金額已經接近千萬元,各品類助農銷售平均同比增長約770%,總量超過300噸。 “現在草莓的價格又漲回來了,照這個勢頭,之前賤賣賠掉的那部分還能賺回來。”段清梅高興地說。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