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芒果、奉節臍橙、煙臺蘋果……疫情發生以來,已經一個多月沒出門購物的游女士驚喜的發現,拼多多、淘寶、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上冒出不少價廉物美的“產地直營特產”,而且價格比去年同期低得多。 一鍵下單:宅家“菜籃子”依然滿滿當當 疫情發生后,國務院發布文件指出要抓好“菜籃子”。實際上,這次疫情期間,居民的“菜籃子”已經安裝在手機上,可以在線上購買果蔬等必需品。一方面,手機“菜籃子”能夠有效避免人員聚集帶來的防疫壓力;另一方面,此前在遇到重大疫情災害時,總是伴隨物價飛漲,而這次疫情中,手機“菜籃子”很好地溝通了供需雙方,不僅物價基本保持穩定,供給也充沛。 “親,我是配送小哥,今日體溫正常并佩戴口罩,為您配送訂單。請在指定時間收貨,注意接聽來電哦!” 收到短信,家住北京朝陽的柯女士下了樓,不一會兒就拎了兩袋子菜回來。“眼下都用APP買菜了,安全方便,買一次夠吃兩三天。”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宅在家里。隨之而來的,則是線上買菜需求激增。一時間,市民習慣的“出門買菜”被“等菜上門”取代。 而且,隨著疫情的到來,也促使以往線下買菜的主力軍中老年人開始嘗試新事物,加入了線上買菜甚至是“搶菜”的隊伍。阿里本地生活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60后”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番。 由此帶來的是,各大生鮮電商線上訂單量猛增,交易額大漲。據媒體報道,盒馬鮮生線上訂單量同比增長220%;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銷量最高為節前的2-3倍。每日優鮮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0%,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增長470%。此外,永輝買菜、叮咚買菜、多點等平臺訂單數均激增。 鏈上電商: 農產品輕松走出田間地頭 事實上,疫情發生以來,各電商平臺的即時上線除了滿足宅家居民的需求外,也為因疫情無法正常銷售的農副產品打開了一扇便捷之門。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普遍出現了農產品滯銷問題。拼多多開通“滯銷農貨反饋通道”4天內,就已收到超過500條滯銷信息反饋,涉及23個省及直轄市近百種農產品;京東生鮮不到一天就收到全國48個滯銷求助……疫情期間,包括三亞芒果、丹東草莓、煙臺蘋果在內的多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都紛紛發出滯銷求救信號。 “一年之計在于春”,疫情所致的滯銷,不僅影響農戶當下的收入,也打亂了部分農產區的春耕生產計劃,對未來一年的農產品供給帶來了嚴峻考驗。 如何解困?面對疫情,阿里、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積極響應,針對農戶面臨的痛點問題,發起了“助農”行動。 2月19日,拼多多”抗疫農貨”專區上線首日,農產品訂單量就突破了600萬單,遼寧丹東的草莓、山東煙臺的蘋果、云南建水的洋蔥、江蘇泰興的農家土雞蛋等120多種農產品訂單量過萬。 2月初,京東發布“告全國農人書”,并宣布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全面開放并傾斜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核心資源,解決滯銷生鮮農產品上行問題;同時,借助全渠道、全業態等落地優勢,讓這些優質的生鮮產品迅速送達更多用戶手中。截至2月10日左右,京東生鮮已幫助售賣滯銷果蔬產品金額近千萬元,各品類助農銷售平均同比增長約770%。 2月6日,淘寶吃貨頻道僅用12小時就率先在淘寶平臺上線“吃貨助農”頻道,第一批優選了山東、四川、浙江、遼寧等6省10款滯銷優質農產品。由于物美價廉,加上解決了消費者采購難題,3天時間,僅“吃貨助農”頻道銷售農產品就超過了300萬斤。 隨著更多電商平臺的及時上線,既解決了居民家中買菜難的問題,又緩解了農戶的銷售壓力,為疫情時期的農產品供需兩端搭建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國內主要電商企業在保障市場供應上發揮獨特作用,積極增加供給,暢通配送渠道,保障消費安全。 需求火爆:生鮮電商或迎新風口 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有望突破7000億元,但以往大部分有過網購經驗的消費者還沒有養成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業界對于生鮮電商依然看衰,剛剛過去的2019年,呆蘿卜資金鏈斷裂、妙生活關店清算、吉及鮮關倉裁員……生鮮電商可謂狼藉一片。 但是,本次疫情時期,越來越多“宅家”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上一站式購齊食材、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一夜之間,幾乎所有大城市的居民,都對“線上買菜”這種新消費習慣亮起了綠燈,人們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也會被培養起來。 而隨著用戶體驗大幅回升,疫情過后依然愿意線上買菜的用戶勢必越來越多。業內有關人士表示,生鮮電商或因此次疫情迎來新風口。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