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 26秒前拼單成功”、“沈金1分鐘前正在拼這個商品”、“柏龍年8秒前正在拼這個商品”、“黃慧榮7秒前拼單成功”……夜半零點,本是萬籟俱寂、萬家入眠的時刻,然而,在拼多多上,一場主題為“醫藥健康日”的搶購才剛開始。 安生(化名)是這場搶購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是此次活動合作旗艦店的客服之一,店鋪有一款電子血壓計參與了此次搶購活動,價格直接從128元降到19.9元,“趕上節日做活動,力度之大(此前)從未有過”,產品僅上線一小時,累計已拼865件。 活動的火熱早在預料之中,平日11點的下班時間當日已經延遲到凌晨2點,即使是這樣,安生也一刻沒有閑著,他熟練地回答著窗口彈出的一個個問題:“是正品嗎?”“價格這么便宜,質量有保證嗎?”“不會是假貨吧?”…… 這些質疑自拼多多誕生便如影隨形,延展到醫藥健康領域,更演化為對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的擔憂。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向億歐大健康表示,藥品不同于普通日用百貨,日用百貨更傾向于使用,但藥品涉及食用,偏負面的品牌評價會對拼多多的醫藥生意造成一定的影響。 自去年10月上線醫藥健康類目,拼多多的醫藥電商生意已經走過近一年的時間,盡管外界對其醫藥健康產品質量有所質疑,但拼多多鮮少回應。9月30日,即便億歐大健康再三與其溝通,拼多多方面仍然回復“擔心進一步新聞擴散,目前還不合適”。 除對產品質量存疑外,在公眾的印象里,拼多多似乎是慣于“遲到”的。誕生于世紀之交的京東、阿里早在2011年便開始試水醫藥電商,彼時,拼多多還沒有誕生,創始人黃崢還在進行他的前兩次創業,距離拼多多上線醫藥類目更是還有7年的時間。 對于拼多多的“遲到”,一位醫藥電商從業者不以為然,“不同于傳統零售商,拼多多采用的是流量分發機制,就像一個商品貿易集散地一樣,不管何種類型的商家對拼多多來講都是一樣的,它主要是有流量,而有了流量后,擴品類就是一個當然之選。”上述從業者分析道。 醫藥電商C位出道9月29日這場“醫藥健康日”的活動遠比阿里的促銷來得早,畢竟距離雙11足足有一個多月的時間;19.9元的九安電子血壓計、9.9元的魚躍血糖檢測儀限量10000件,9.9元的家庭常備藥箱(8件套)限量5000件,降價力度之大也足見商家誠意。 這并非拼多多首次聯合商家進行促銷,在這之前,拼多多曾于8月底推出過“9.9元家庭常備藥箱”的活動,截止到活動當天15點,熱銷1.4萬件。 面對這樣的銷售成績,不少人卻仍在驚訝,拼多多什么時候也開始賣藥了? 要追溯拼多多在醫藥電商上的軌跡還得回到去年10月底。當時,有媒體爆出,拼多多平臺治理部正在招攬醫學背景的商品管理專員,與此同時,其員工還在各大醫藥電商群大肆邀請有互聯網藥品交易證書的企業入駐拼多多醫藥健康館。 上線初,拼多多健康頻道僅有醫療計生、精制中藥材、隱形眼鏡三個子類目,而截至到目前,拼多多醫藥健康頻道已擴展至家庭常備、應季藥品、中西藥品、隱形眼鏡、康復輔助、醫療保健、避孕驗孕、醫療器械、成人情趣等九大子類目。 拼多多醫藥健康子類目從3個(左)擴展至9個(右) 除了子類目的增加,今年醫藥電商業務被拼多多提升到了一個高度――醫藥健康類目是由法人直管的三大項目之一,在定位上,醫藥健康類目也是與美妝、服飾、數碼電器等平行的一級類目。 對于拼多多如此重視醫藥電商的理由,李成東分析道,醫藥健康領域是目前的大方向所在,也是當前電商最后一個尚未完全開拓的品類,“市場可能達到4萬億,從品類擴張的角度而言,誰都不可能錯過這個市場”。 一位入駐品牌的網銷部負責人告訴億歐大健康,其品牌近期內才入駐拼多多、開設品牌旗艦店,9月底剛好完成全部商品導入,于是主動參與了“醫藥健康日”促銷活動,“這就是一個常見的電商拉新活動,不以單次活動利潤計算”。由于店鋪剛開不久,流量、銷量尚無比較的基礎。 “銷售重中之重的任務便是擴展渠道,不管是新渠道、老渠道,都要盡力去找到銷售的機會。”在他看來,拼多多成長速度很快,目前已有超過4億用戶,入駐拼多多是一個必然選擇,近期入駐其實已經有些晚了,落后于很多同行。 他的擔憂確有根據。拼多多醫藥類目負責人曾在一場行業沙龍上透露,截至今年2月,拼多多醫藥健康類目下商戶超過30萬家,大藥房旗艦店超過600家,品牌旗艦店超過300家,類目在架商品超過700萬件。 品牌口碑成掣肘上線才幾個月,拼多多醫藥電商生意便展現出了不俗的生命力。不過,從消費者端來看,拼多多的品牌評價并沒有因為醫藥電商生意的開展而好轉,各色投訴依然層出不窮。 拼多多健康頻道甫上線,財新便報道稱,在其健康頁面發現了大量違規產品和“狗皮膏藥”產品,包括大量無證無號的“九毒膚霜”“膚毒清百草霜”“藏方癬草”“私處止癢霜”“軍中醫去雞皮爽”等,以及無證無號、難尋出處的中藥材或砂鍋代煎的半成品中藥材。 對此,拼多多當時回應財新時強調,健康頻道由第三方醫藥流通領域持牌商家依法依規銷售保健品和OTC(非處方藥)藥品,商家入駐標準及平臺治理規則與其他電商平臺并無二致。 然而,即便距離上述報道已經過去近一年時間,報道中提及的不少產品依然能在拼多多上尋覓到蹤跡,不禁讓人對拼多多的審核機制、平臺治理規則產生懷疑。對此,億歐大健康聯系了拼多多醫藥健康類目負責人,但并未獲得回復。 另外,在新浪旗下的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中,從去年10月至今,針對拼多多醫藥健康產品的投訴接二連三,具體包括出售不正規藥品、售賣三無保健品、貨不對板、保健品虛假宣傳、縱容未依法取得藥品經營資質的商家銷售藥品等情況。 黑貓投訴網站上針對拼多多醫藥的投訴 今年1月初,拼多多還曾卷入一起假藥案件中。在日常網絡巡查中,芮城亞寶藥業集團監察部打假專員發現,拼多多平臺上有一家店鋪在線銷售假冒亞寶公司產品“丁桂兒臍貼”,其立即報案并提供了3盒從該店鋪購買的“丁桂兒臍貼”藥品。經食藥監局鑒定,上述店鋪銷售的“丁桂兒臍貼”確為假藥。 上述案件發生后,拼多多表示,將繼續加大技術和人力投入,以消費者利益為導向,通過疏堵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引導商家良性發展。同時,平臺將進一步完善治理規則,協助政府監管部門切實打擊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假貨的名聲,買日百這些東西還比較無所謂,都是用的東西,但是對于吃藥的話,品牌口碑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向億歐大健康表示,品牌口碑會成為掣肘拼多多醫藥電商發展的一大因素。 不過,前述入駐品牌的網銷部負責人對此則不以為意。“從電商與地面市場PK起,這個事情(指假貨)就沒有斷過,淘寶崛起的時候這個事情也沒有斷過,討論這種聲音更重要的邏輯其實應該是它有假貨,那假貨怎么解決?作為我們品牌方,我們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保證我們產品的前端可控,就可以了。”其具體說道。 醫藥電商混戰作為電商領域為數不多還沒被深度耕耘的賽道,醫藥電商給玩家們留足了想象空間。 來自米內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9年,中國藥品終端市場銷售增速呈現連年放緩趨勢,網上藥店市場銷售額增長率雖也呈下滑狀態,但比實體藥店增速仍然驚人。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網上藥店市場藥品銷售額為50億元,增長率為42.5%;2019年上半年為70億元,增長率達到40.6%。 目前,整個醫藥電商B2C市場玩家可分為五類:以阿里健康、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平臺電商,以健客、康愛多為代表的垂直醫藥電商,以妙手醫生、平安好醫生為代表的移動醫療平臺,以一心堂為代表的藥店連鎖電商以及叮當快藥、餓了么等O2O醫藥電商。 阿里和京東早于2011年便已切入這一領域,根據《中國企業家》雜志的報道,兩家合計約占全國在線藥品交易市場的70%。 垂直電商方面,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就超過800家。尤其在去年,不少平臺已開始在資本市場上嶄露頭角:從1號店剝離出去的1藥網母公司111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互聯網醫藥健康第一股;健客宣布B輪獲投1.3億美元,計劃于2019年赴美上市。 而在移動醫療平臺上,今年3月,去年登陸港交所的平安好醫生公布了其首份年報,年報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過半收入來自電商業務。 混戰之下,拼多多的局面稍顯不妙。不過,前述醫藥電商從業者指出:“不要單從醫藥行業上去看拼多多,當前拼多多最大的優勢在于流量,提供了醫藥健康類目,有這些購買需求的人就會在這兒購買,畢竟從目前來說,在醫藥購買上并沒有形成固定的入口。” 從綜合電商上的表現來看,拼多多的確是個例外,在市場幾乎被阿里、京東瓜分殆盡時刻,憑借下沉市場,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內逆襲成國內第三大電商巨頭,并于去年7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社交電商第一股”。 拼多多醫藥健康頻道一工作人員認為,醫藥電商在下沉市場也非常必要。其有過一段親身經歷,春節期間帶著小孩回鄉下老家過年,恰逢小孩感冒,鄉村診所能選擇的藥品種類極少,“如果有醫藥電商覆蓋,選擇面就大很多了”。 李成東認為,拼多多的醫藥電商生意更傾向于大健康范疇,至于純粹的賣藥,當前網售處方藥和網上醫保支付政策并不完全明朗,另外用戶的消費習慣也沒有完全改變,“整個醫藥電商市場還處于比較早期,很難說誰顛覆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