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內存焦慮”是不少手機用戶的心病,動輒需要以刪除換空間,讓人煩心又無奈。這也倒逼消費習慣漸漸變化——低存儲版本手機失去競爭力,許多人換手機起步就考慮256GB版本,一些廠商甚至推出了1TB版本的手機。 手機為啥越來越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APP越用越膨脹臃腫。近些年,幾乎所有手機APP安裝包都在“發福”,即便一些“長壽”APP的初始安裝包比較小,但每更新一次,都要胖上一圈。 就拿微信來說,2011年的1.0版本安卓APK安裝包僅有457KB,還沒有一張1200萬像素的照片大,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就已超過250MB了。這還僅是安裝包的大小,加之照片、視頻、游戲等,十幾個G甚至幾十個G就出去了。而微信也不過是當代人手機里的常備APP之一,一來二去,這內存可不就不夠用了。 APP越用越膨脹,這里頭有技術發展的原因,也反映出各大廠商的惰性。隨著手機成為當代人的“外掛器官”,用戶對手機的核心需求也不再止于通訊。集納社交、娛樂、工作、出行、購物、金融等諸多服務于一機的態勢,刺激各大APP不斷豐富自身功能。于是,通訊工具衍生出了看視頻,短視頻軟件增加了購物功能,網約車軟件甚至可以貸款……如此跨界,APP體量自然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今天的市場日漸飽和,獲客成本高企,很多廠商懶得找或者找不到其他賽道,便都簡單粗暴地在“擴容”上發力。一個個大而全的APP橫空出世,一起“卷”出了畸形的生態。 以豐富功能留存用戶的思路可以理解,但凡事過猶不及。當“虛胖”成為APP的普遍情況并為用戶帶來困擾時,再繼續下去就可能適得其反。近些年,這一趨勢漸漸被業內關注。比如,由工信部旗下實驗室牽頭的推送機制“統一推送聯盟”誕生,有助于降低APP為了推送消息專門加入的代碼和相關功能;不少企業開始推崇極速版軟件,在功能和體積上主動做減法。期望相關部門和廣大廠商能夠正視用戶對輕量化APP的需求,將步子邁得更大些。 建筑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曾提出一個經典設計理念——少即是多。手機APP何嘗不是如此。貪大求全,顧此失彼;欲有所得,必有所舍。一個小而美的APP,一定會有欣賞它的用戶。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