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模式不再被看好? 宅在家里不出門,催生了春節期間的“宅經濟”。在“宅著就是做貢獻”的日子里,生鮮配送、在線醫療、在線教育、游戲娛樂等各類線上業務增長亮眼。 以生鮮配送為例,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在線買菜、在線購物等成為“熱詞”。時間財經近期走訪北京部分線下生鮮超市發現,客流量較之前均有大幅減少,但購物數量大增,消費者大多一次性購買數日所需要的食用品。 而在線上,生鮮行業卻異常火爆。以京東到家為例,時間財經發現,部分地區周末全天預約配送的時間都被排滿。“我2月9日晚上在京東到家App下單,2月11日才給送達,在春節前,當天就能送到的”,豐臺某小區住戶張女士對時間財經表示。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春節期間,京東生鮮配送到家業務相對節前環比增長370%,叮咚買菜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訂單量達到了春節節前單量的2至3倍;除夕至初四,每日優鮮平臺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 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據數據,2019年國內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225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交易總額將突破4600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間財經表示,在疫情的“助推”下,消費者對生鮮電商便捷性、安全性有了更深認識,這對消費氛圍、消費人口基數及用戶習慣培養有正向效應。
![]() 來源:時間財經拍攝訂單暴增 據了解,春節假期以來,美團外賣、餓了么、天貓超市、京東到家等多家外賣和即時配送平臺,以及沃爾瑪等零售企業均宣布“配送服務不打烊”。 “近幾天訂單特別多,每天跑到晚上10點。”一名配送生鮮的快遞員對時間財經表示,“有些外地員工還未返工,訂單多人員少,我們就更忙了。” 為解決用工問題,盒馬與西貝發起了“共享員工”合作。之后,永輝超市(8.900, -0.18, -1.98%)、三江購物(12.650, 0.12, 0.96%)、步步高(8.400, 0.06, 0.72%)等上市公司紛紛發出“借調令”,試圖通過招聘因疫情而無法復工企業的員工,以兼職方式解決眼下的“用工荒”。此外,沃爾瑪、超市發、生鮮傳奇、美團買菜、綠G-super等多家零售企業也推出了自己的“共享計劃”,歡迎友商暫停營業的閑置員工來“上班”。 用工新方式“走紅”于在線生鮮平臺,凸顯了線上業務驟然爆發的新景象,訂單需求的暴增對生鮮電商的供應鏈管理和配送能力提出挑戰。每日優鮮CFO王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每日優鮮合作產地的交通和人力遭遇困難,田地間的蔬菜無法運出,大量的菜爛在產地。” 線上生鮮訂單的暴增,相對應的是線下生鮮超市的冷清。時間財經走訪盒馬生鮮北京馬家堡新薈城店發現,相比春節前,店內客流量大幅減少,尤其在水產板塊,更是寥寥數人。
![]() 來源:時間財經拍攝在疫情期間,為避免接觸,小區及生鮮電商平臺都設置了“無接觸配送”模式。時間財經走訪北京幾個小區發現,為避免外賣、快遞人員與本小區住戶接觸,專門設置了一些區域供相關人員存放物品,小區住戶無接觸就能取到快遞。 與此同時,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悄然發生改變。一位返京消費者張某告訴時間財經,“剛到北京家里一點吃的都沒有,超市又不敢去,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在網上買的。這個平臺沒有,就去另一個平臺買,自己手機上有三四個生鮮電商平臺,現在網上買菜都成習慣了。” 元生資本創始合伙人彭志堅表示,“雖然疫情爆發帶來了許多挑戰,但是它也為這些生鮮電商創造了機遇。隨著用戶對于網上購買生鮮的態度越來越開放,它正從根本上改變用戶習慣。”
![]() 來源:時間財經拍攝行業拐點? 據《證券時報》報道,目前市場中主要的生鮮電商包括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生鮮、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順豐優選、樸樸超市、春播等,在春節防疫期間,均出現訂單大增的情況。 根據達達集團提供的數據,春節防疫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510%,水果同比增長超300%,雞蛋增長770%,乳制品增長370%,水餃、餛飩等速凍食品銷售額同比增長790%。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漢江南北公司創始人高攀公開表示,此前生鮮電商并沒有達到行業預期,大部分有過網購經驗的消費者還沒有養成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但是疫情下人們線上購買生鮮食材的習慣會被培養起來,多年沉淀的生鮮電商或許將迎來春天。 據國金證券(8.360, 0.19, 2.33%)商貿社服&紡織服裝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吳勁草團隊提供的資料,目前國內生鮮電商玩家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前置倉模式,主要在小區密集處設立倉儲點進行儲存、分檢和配送,不開營業門店,代表企業有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美團買菜等。 第二類是到店+到家結合模式,依托于線下門店,用戶既可以線上下單也可以到門店購買,代表企業有永輝、盒馬等。還有一類是平臺模式,平臺作為第三方為存量的超市和門店提供到家服務,代表企業有京東到家、淘鮮達、多點、餓了么、美團外賣等。 與此同時,“虧損”、“燒錢”也逐漸成為行業標簽。2019年11月,安徽呆蘿卜資金鏈斷裂,上千家門店因此關門;2019年12月,生鮮電商易果生鮮因拖欠1400多萬債務,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與此同時,吉及鮮傳出融資失敗的消息,由于規模盈利遠遠不達預期,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關倉。 “我們認為,隨著行業玩家的增多、巨頭布局的擴大、資本燒錢補貼降溫,生鮮電商行業預計將加速洗牌,真正占據消費者心智,在供應鏈和成本端有優勢的龍頭企業有望勝出”,吳勁草告訴時間財經。 吳勁草還表示,從長期來看,生鮮電商的供應鏈管理核心點主要在于對以下三個問題的解決:生鮮產品保質期短、標準化程度低,且受地域性和季節性限制強,產品質量難以控制。對于生鮮電商來說,有一個保障的供應鏈渠道非常重要,生鮮電商產業鏈很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節,便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目前生鮮農產品(5.790, -0.06, -1.03%)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緩慢,物流設施設備缺乏統一規范,各流程之間不能有效連接,導致各個物流環節工作量加大,從而導致物流成本增加。(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