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于大眾的認識 操作系統在 ICT 產業扮演重要角色,操作系統廠商將成為相應產業生態的主導者。 借助鴻蒙操作系統,華為將在生態、硬件、先發 + 持續創新三方面體現競爭優勢,成為 5G+IoT 產業領軍。 華為發布鴻蒙操作系統,同時將開源方舟編譯器,主要體現發力物聯網領域,預計將對華為各業務板塊產生積極作用,并推動 IoT 產業進程,預計華為產業鏈眾多公司將受益。 原因及邏輯 從技術、生態兩角度看,操作系統對于 ICT 廠商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鴻蒙操作系統的推出,對華為、對我國自主可控進程的意義不言而喻。 微內核、方舟編譯器是鴻蒙生態的兩大核心要素。微內核更適應復雜的程序功能,且能夠更靈活地移植至不同硬件平臺;方舟編譯器通過將編譯過程提前至開發者環節提升應用執行效率,這一點對于多終端尤其是物聯網邊緣計算而言尤為重要。結合以上兩大要素看,鴻蒙生而為 IoT 設計。 車聯網、智慧城市、工業是華為 IoT 的三大應用方向,目前三大應用成熟度各有不同,鴻蒙操作系統預計將在三大領域起催化作用。
市場認為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發布受外部環境影響,更多體現 " 談判籌碼 " 作用,但我們認為華為七年前就已開始布局操作系統領域,且鴻蒙已初步具備商用能力,長遠看也與華為多終端戰略相協同。 市場認為鴻蒙主要應用于手機操作系統并替代谷歌安卓,但我們認為從微內核、方舟編譯器兩要素看鴻蒙主要發力物聯網,開源生態、ICT 硬件基因、5G 技術等優勢下鴻蒙的發布與成熟將催化物聯網產業進程。 ▌華為七年沉淀,發力物聯網操作系統 " 鴻蒙 " ICT 領域之 " 大腦 ",得系統者得天下 操作系統(OS,OperatingSystem)是管理計算機軟硬件資源的 " 大腦 "。常見 ICT 系統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軟件又可分為操作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其中操作系統是介于硬件和應用軟件之間的一層重要部分,是管理分配硬件資源、實現應用軟件功能的重要載體。 操作系統在 ICT 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可從技術、生態兩方面佐證: 技術角度看,操作系統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軟件程序的運行需要四大要素: a。 程序設計語言、編譯系統、操作系統、指令集。粗略理解:1 程序設計語言是編程的工具基礎,包括常見的 C、C++、Java、C# 等; b。 編譯系統的作用是將編寫好的程序語言 " 翻譯 " 成機器能夠識別的二進制碼; c。操作系統是調度資源、執行程序的 " 大腦 "; d。指令集則決定了程序以何種方式來執行。 可作以下類比:硬件相當于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資源,軟件相當于駕駛員 / 旅客,而操作系統則相當于各種類型的交通工具。 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借助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得以行駛,駕駛員 / 旅客在交通工具上方能到達不同目的地。 操作系統則是向下對接硬件,使硬件資源的存在有實際意義,同時向上承載各類應用程序,得以實現各種應用功能;編譯系統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起到方向盤或導航儀的作用,將駕駛員(軟件)的操作(程序指令)轉化為車輛的位移(機器語言)。 (2) 生態角度看,總結 Win-tel 與我國自主可控歷程,操作系統廠商處于 ICT 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Win-tel 聯盟下,微軟股價隨 Win95、WinXP 等版本的發布屢創新高。 1980s 微軟與英特爾組成 Win-tel 聯盟,使得 Windows 系統搭配 x86 的 Intel 處理器成為 PC 領域的絕對主流,二者結合后,在軟硬件版本迭代、生產、銷售等環節協同,一時形成 " 雙寡頭壟斷 " 的格局。 1995 年 Win95 的發布首創了 " 桌面 " 的概念,使人機交互界面更加友好;WindowsXP 的發布進一步穩固了微軟在操作系統領域的領先地位。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