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利潤齊下降,疫情影響運營商用戶發展 4 月 23 日,中國電信香港上市公司在港交所發布了其 2020 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至此,今年三大運營商的一季報已經全部出爐。 5G 普及之年,5G 套餐用戶的數字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財報顯示,中國電信一季度發展 5G 套餐用戶 1200 萬戶,總數達到了 1661 萬戶;作為行業老大哥的中國移動,5G 套餐用戶高達 3172 萬戶。電信和移動兩家的 5G 套餐用戶之和已經達到 4833 萬戶。雖然中國聯通尚未公布其 5G 用戶數據,但是外界估計應當在數百萬至上千萬之間。三大運營商的 5G 套餐用戶總數突破 5000 萬大關已經不在話下。 不過,5G 用戶的快速增長,并沒有對提振營收、改善盈利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季度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營收均下降,而三家上市公司歸屬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全部出現下滑。今年一季度,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流量用量大幅提升,但是 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中國電信在財報中指出,2020 年第一季度,集團經營收入為 947.93 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1.4%,其中服務收入為 921.37 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 0.7%。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 58.22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2.2%。 中國移動方面,一季度實現營運收入 1813 億元,同比下滑 2.0%,其中通信服務收入為 1689 億元,同比增長 1.8%,股東應占利潤 235 億元,同比下滑 0.8%。 中國聯通在財報中披露,公司期內營業收入 738 億元,同比增長 0.9%;主營業務 683 億,同比增長 2.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降 14.1%。 從一季度的營收來看,三大運營商中只有聯通實現了增長,但其凈利潤卻是三家中下滑最多的,下降幅度高達 14.1%。不過,三大運營商的通信服務收入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這被外界解釋為,受疫情影響,許多線下活動要轉移到線上進行,作為基礎設施提供商的運營商,也因此受益。 不過,疫情對運營商的用戶發展帶來了很大沖擊。中國電信就在財報中表示,受疫情影響,集團用戶發展有所下降,公司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保持通信暢通和穩定,努力緩解疫情影響,加快 4G 用戶向 5G 升級。中國聯通也表示,疫情對公司的經營造成一定的挑戰,特別是在業務拓展、新用戶發展、5G 網絡建設和壞賬風險等方面。 財報顯示,中國聯通一季度移動出賬用戶數下降了 746.6 萬;中國移動下降了 398 萬;中國電信是三家中唯一增長的,但增長數量僅為 98 萬。有觀點認為,移動出賬用戶出現下降是因為受疫情影響,運營商門店大量停止營業,導致無法開展業務、發展用戶;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是疫情的經濟沖擊,導致有些擁有多個手機號的用戶選擇了將不常用手機號銷號。門店停止營業也導致運營商手機終端、物聯網設備等產品的銷售出現大幅下滑,中國移動在財報中表示,該業務在今年一季度的營收下降了 34.9%。 5G 用戶超過 5000 萬,戶均收入在下降 疫情也導致了移動電話通話量的大幅下降。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 4861 億分鐘,同比下降 16.9%,降幅較上年末擴大 11 個百分點;固定電話主叫通話時長完成 218 億分鐘,同比下降 27.4%,降幅較上年末擴大 8.8 個百分點。 在語音業務持續萎縮的大背景下,運營商的通信服務收入無疑更依賴流量業務。工信部監測數據顯示,一季度,移動互聯網流量保持快速增長,累計流量達 357 億 GB,同比增長 39.3%;3 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 9.5GB/ 戶,同比增長 30.6%,較上年 12 月提高 0.91GB/ 戶,達到近 12 個月以來最高點。 不過,持續攀升的流量并沒有起到拉升移動出賬用戶 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的作用。今年一季度,中國聯通的移動 ARPU 從去年同期的 41.2 元下降到 40 元。中國移動一季度 ARPU 為 46.9 元,也低于 2019 年的平均水準 49.1 元。中國電信沒有公布一季度 ARPU 數據,但是在財報中透露其相比于去年同期存在下降,只是降幅有所收窄。 即便有了超過 5000 萬 5G 套餐用戶,三大運營商的 ARPU 還是沒有得到改善。有業內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這顯示出從 4G 到 5G 的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5G 對于運營商打破營收天花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目前情況來看,在 5G 普及的早期,首先更換 5G 套餐的,都是原本每月套餐消費額比較高的用戶,也就是中高端客戶,這部分人從 4G 切換到 5G,并不會帶來資費花銷的上升,甚至可能因為 5G 的單位流量價格比 4G 更低,每個月的資費水平反而降低了。 不過,也有聲音指出,5000 萬的用戶數雖然看起來龐大,但是在十多億移動用戶中占比還是相當低,這部分用戶很難靠一己之力拉高移動服務的 ARPU,更何況,5000 萬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目前國內 5G 手機的總體銷量,可能因為運營商的統計口徑過寬而含有水分。據工信部下屬的中國信通院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內 5G 手機總出貨量為 1506 萬部,加上去年全年的出貨量 1376.9 萬部,一共也不到 3000 萬部,也就是說,至少有 2000 萬 5G 套餐用戶是沒有 5G 手機的。也有猜測認為,是有用戶為了降低套餐資費,即使沒有 5G 手機,也換成了 5G 套餐。 今年運營商 5G 投資將超 1800 億,緊日子恐成常態 2020 年,5G 將是三大運營商必爭的發展高地。根據三大運營商的 2019 年年報,2020 年中國移動預計 5G 相關投資計劃將達到 1000 億元,新建 25 萬個 5G 基站并實現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 5G 規模商用;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的 5G 資本開支預計將分別達到 350 億元和 453 億元,二者將力爭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共建共享 25 萬座 5G 基站的計劃,并將在全年力爭實現 30 萬站。三大運營商 2020 年在 5G 上的資本開支將達到 1803 億元,同比增長逾 3 倍。基站總數將超過 60 萬座。 在 5G 新基建的東風下,三大運營商在 5G 方面的投資可能有增無減。不過,也有人擔憂,大規模的 5G 投入,并不會對營收和利潤帶來立竿見影的改善。短期內,5G 可能成為三大運營商背負的重擔。對此,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告訴新京報記者,在 5G 經營方面的風險目前還不需要太多的擔心,因為實際上運營商會在推動 5G 的過程中根據情況去做相應的調整。如果網絡已經很成熟,用戶使用 5G 的積極性很高,運營商就會更快地下調套餐價格,而如果這個市場還不夠成熟,運營商下調資費的速度也就會相對慢一些。 付亮指出,像電費這樣的運營成本,運營商可以通過靈活調整網絡的運行功率進行優化,國家也會通過一系列措施降低運營商的用電成本。地方政府也可能會對運營商用電進行補貼,畢竟 5G 網絡在本地的普及也會帶來經濟發展等更長遠的利益。 三大運營商也在積極把握疫情催生的信息化需求,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中國電信在財報中指出,公司將發揮云網融合優勢,豐富綜合信息化服務,推廣中小企業上云、天翼云會議等企業信息化應用,加快教育上云、天翼云課堂、醫院上云等遠程教育和醫療應用落地,云業務收入保持快速增長。而中國聯通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也達到了人民幣 114.48 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 32.2%。 " 今年運營商的資金壓力肯定都會比較大。" 付亮表示。面對 4G 向 5G 轉型這一場持久戰,三大運營商的緊日子恐將成為常態。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