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各自為政的安卓生態雖然更加開放和創新,但是安全和隱私問題也比封閉的iOS生態問題更突出一些。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計算機科學教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Android 手機收集的用戶數據是同類 iPhone的20 倍。 安卓手機收集用戶數據是iPhone的20倍 根據這位專家的研究結果發現,其實天下烏鴉一般黑,無論是iOS還是和安卓手機都在不斷收集數據并將其分別發送回蘋果和谷歌。信息手機行為從將 SIM 卡插入智能手機開始,包含硬件和應用程序的交互等。唯一不同的是,只是數量的多少罷了。 更可怕的是,當用戶未登錄,在隱私設置中選擇退出數據收集,并且手機處于空閑狀態時,數據收集進程可能仍會運行。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手機在通電聯網的狀態下,無論你怎么做都不能終止傳輸用戶數據的行為。 研究發現,iOS主要傳輸IMEI,硬件序列號,SIM 序列號,電話號碼,設備 ID(包括 UDID 和廣告 ID),位置,遙測,Cookie,本地 IP 地址和附近的 Wi-Fi Mac 地址有關的信息。而安卓手機類似,但還包含了網絡的IP地址和MAC地址等數據。 為了比較iOS和安卓手機的差異,這位教授分別準備了運行 Android 10 系統的 Google Pixel 2 手機,以及一臺運行 iOS 13.6.1 的未知型號 iPhone,不過為了監視網絡連接,iPhone 已經越獄。并保持它們回復出廠設置,一切都在比較嚴謹的情況下進行。 最終,安卓在啟動時向谷歌發送了大約1MB的數據,而iOS在向蘋果發送了大約42KB的數據。當手機處于空閑狀態時,安卓每12小時發送1MB 數據,而iOS則為52KB。照此計算僅僅在美國,谷歌估計每12小時就會獲取1.3TB數據,而蘋果僅為5.8GB數據。 對此,谷歌回應認為數據收集是任何連網設備的核心功能。其發言人還對實驗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并且不同意該論文的說法,即Android設備共享的數據量比iPhone多20倍。 而發布該論文的教授則感嘆:“目前,幾乎沒有防止這種數據共享的選擇”,也就是用戶只要使用手機就必須接受被收集數據。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